大新:靠前監督 助力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用地報批工作
“監督關口前移確實是保證鄉村振興建設用地項目在科學、規范、合理的框架內運行的有效途徑。”近日,大新縣紀委監委一位負責人在分享該縣11項重點項鄉村振興建設用地監督工作經驗時說道。
今年以來,大新縣把新材料智造產業園、冷鏈物流中心、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區、安民大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園、縣城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11個工程項目列入鄉村振興、工業振興和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內容。為確保上述項目用地在科學、規范、合理的框架內運行,大新縣紀委監委主動靠前開展專項監督,取得了明顯的效果。
“縣紀委監委高度重視監督項目用地報批工作,并把該項工作列為鄉村振興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狠抓落實,扎實推進。”駐自然資源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凌翔波介紹道,年初,縣紀委監委結合該項工作,成立專項督察組,在徹底摸清全縣鄉村振興項目用地需求底數的基礎上,列出重大項目用地報批監督工作清單,做到底子清、思路明。同時,圍繞重大項目用地報批監督工作清單實時開展跟蹤監督工作,把監督重點放在重大項目用地是否違反土地管理制度、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、是否建立分管領導負總責、承辦人員負具體責任的土地審批權責統一的制度等。
對個別項目報批申報材料慢作為現象,督察組采取約談、談話提醒和限期整改等方式,敦促重大項目用地報批工作。
“大新縣新材料智造產業園項目建設用地一期工程用地需求25.1219公頃(折合376.82畝)畝,縣城河道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用地20.5235公頃(折合307.8525畝)。這兩個項目用地面積大、范圍廣,同時涉及到征地補償問題,依照以往的報批效率,要拿到上級批準用地文件至少耗時一兩個月甚至更長。”一位項目負責人說,“在縣紀委監委的有力監督下,該類項目用地的報批工作僅用10天就從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拿到批文,從而有力地助推大新縣鄉村振興工作。”
今年來,該縣共報批用地總用地面積125.9792公頃(折合1889.688畝),縣紀委監委共組織開展項目用地專項監督6次,對個別項目報批申報材料慢作為采取及時約談、談話提醒和限期整改4人次,從而確保了年內在重大項目用地報批工作的順利開展。 (大新縣紀委監委)
編輯:林貴宏